血液的成分:血液=血浆+血细胞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
网站:www.51jkgl.com 来源:51健康网-血液成份=血浆+血细胞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其中血清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之间 .动脉血7.45 静脉血7.35
血清总蛋白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白蛋白(albumin,ALB)几乎均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
血液的成分:血液=血浆+血细胞-51jkgl.com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成人大约有5公升血液。以体积计,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
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或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
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高于成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值可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运动、饮食及妇女月经期,均略有增多。在疾病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值皆可发生改变。
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 [1] 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3]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血栓细胞,如软体动物的变形细胞兼有防御和创伤治愈作用。甲壳动物只有一种血细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且个体差异很大(5~12μm3)。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故用一般方法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言之,由外向内为3层结构,即由外膜、单元膜及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的外围为第1层;第2层为凝胶层,电镜下见到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及微管构造;第3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核等结构。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像。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血像对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每公升血液有:
个红血球(约占血液体积的45%):在哺乳类,成熟的红血球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它们含有血红素以输送氧气。在红血球上的糖蛋白决定了血型是哪一类。红血球在血中所占比例称为红细胞压积。人体所有红血球的表面积总和大约是人体外皮肤面积的2000倍。
个白血球(约占血液体积的1.0%):它们是免疫系统的一部份,负责破坏及移除年老或异常的细胞及细胞残骸,及攻击病原体及外来物体。
个血小板(约占血液体积少于1%):它们负责凝血,把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结成网状聚集红血球形成血栓,血栓阻止更多血液流失,并帮助阻止细菌进入体内。
肝脏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而白蛋白的合成几乎全由肝脏合成,各种肝脏、蛋白补偿机能受损,则造成白蛋白制造的不足
白蛋白对维持血容量以及血浆的胶体渗透压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其可扩充血浆的容量,抑制血细胞成分的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流量。
白蛋白低,导致胶体渗透压低,然后是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液以及水分保持在血管内,就会渗出血管,然后造成水肿。
①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②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
③白蛋白能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液间的交流
④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
⑤白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⑥白蛋白具有黏性、胶质性,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起到解毒的作用。
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性质,所谓细胞外液渗透压,简单来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少即溶浓度越低,溶液渗透压越低。常用mol/L或mmol/L表示。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
血浆的渗透压与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高于0.9%的NaCl溶液者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这则成为低渗溶液。
血浆渗透压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血浆中的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是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非常多,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晶体渗透压。
血液的成分:血液=血浆+血细胞-51jkgl.com
造血所需的主要原料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物质。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各种蛋白质,尤其是红细胞。如果蛋白质供量不足,造血器官就无法生产出优质的血液,就会出现贫血而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成人每天需要蛋白质约75克。蛋白质原料的食品,主要有鱼、肉、蛋类、奶类、豆类以及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铁是血红蛋白中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中的铁的结合作用来完成的。如果铁量不够,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成年人每天需要铁量为12毫克。含铁较多的食品主要有海带、黑木耳、菠菜,其次是动物的肝脏、血、肉、蛋黄,豆类、稻米中也有较多的铁含量。
叶酸对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影响。如果供量不足,就会出现巨红细胞贫血,这也叫叶酸缺乏病。成人每天需要量为200微克。含这种物质较多的食品有肉类、肝脏、豆类、蛋类、水果及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虽然在红细胞内含量不多,但对红细胞的成熟和铁的吸收等造血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同的食品,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因此在膳食时应力求广泛多样。这样做可使机体在摄取营养过程中可以达到充分的互补。为了更好地摄取造血需要的营养原料,既不可暴饮暴食,又不要偏食。
造血的物质指的是制造红细胞的物质,主要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12、B6、叶酸等。蛋白质来源自肉类及豆类;铁来源自蛋黄、牛肉、肝、肾、豆类、叶绿素、海带及波菜等,另一个重要来源为铁锅所游离出来的少量铁;B12及B6来源较多的是肉、肝、肾、蔬菜等;叶酸的主要来源为蔬菜、酵母及动物内肝。
在诸多造血物质中,铁是主要的物质,也是非常容易流失的物质,人体内铁平均量约为3-4.5g,男性全身铁量约为500mg/kg,女性为35 mg/kg,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血液,并与其他物质结合组成10类以上有生理功能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铁与卟啉环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是红蛋白的主要物质,而血红蛋白又是红细胞的主要物质。据测定,红细胞中的96%是血红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DNA的主要辅酶,这两种物质如果不足,将会引起幼红细胞的发育障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