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二)道德经三十四章
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万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夸自诩。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不彰明昭著。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这样,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三)朝夕得闲道德经读后系列之-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读后感
终不自大,能成其大。
策略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要因为僵化的策略而影响达成目的。坚定目的的同时,还要保持策略的弹性和灵活性。
从顶层设计上分权分利分工,不是自己独大,而是分的越多,则事业越大。
四)道德经第三十四章deepseek详解
道德经第34章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篇章,主要探讨了“大道”的特性和作用。以下是这一章的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 大道的普遍性与包容性
老子在这一章中描述了“大道”的广泛性和无所不在的特性。大道像水一样,无处不在,滋养万物,却不居功自傲。这种思想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如阳光、空气和水,它们无私地滋养着一切生命,却从不要求回报。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2. 无为而治的智慧
老子强调大道“功成而不有”,即虽然成就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提醒我们,真正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应该像大道一样,默默地为他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而不是试图控制或占有成果。这种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领导力和管理领域。
3. 谦逊与自省
老子提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正因为大道从不自大,所以才能成就其伟大。这让我反思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往往来自于谦逊和自省。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4. 小与大的辩证关系
老子通过“可名于小”和“可名为大”的对比,揭示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大道虽然看似微小,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会,就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
总结
《道德经》第34章通过描述大道的特性和作用,向我们传达了无私、谦逊和包容的智慧。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从而在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和有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