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章
网站:www.51jkgl.com 来源:道德经第五十章
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五十章译文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在他面前,凶牛不知怎么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道德经五十章AI读后感:生死之间的哲思
道德经第五十章,短短数语,却如同一面深邃的镜子,映照出生命的本质与处世的智慧,引人深思。“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开篇老子便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直击生命的核心 —— 生死。
老子将人分为三类:长寿者、短命者、因妄为而加速死亡者,各占十分之三。这一划分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生命深刻的洞察。那些长寿者,顺应自然规律,生活作息规律,内心平和宁静,不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因此能享尽天年。而短命者,或许是因先天不足,或许是遭遇意外变故,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自身行为违背了自然之道。至于那些因妄为而加速死亡的人,他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沉迷于声色犬马,生活毫无节制,为了满足私欲不择手段,最终损害了自己的生命。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在此描绘了善于养护生命之人的境界。他们行事谨慎,不轻易涉足危险之地,不与他人发生冲突,内心充满敬畏,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并非拥有特殊的能力去抵御猛兽和战争的伤害,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道的准则,所以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如今,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被无尽的欲望所吞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他们日夜操劳,身心俱疲,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家庭。他们过度依赖物质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却忽略了精神世界的丰富。这种过度的 “生生之厚”,不仅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也让他们的生命变得脆弱不堪。
道德经第五十章-51jkgl.com
反观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他们注重内心的修养,追求精神的富足。他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他们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冲动行事,而是懂得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从社会层面来看,老子的思想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一个社会如果过度追求物质的发展,而忽视了道德和精神的建设,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和危机之中。只有当人们都能遵循道的原则,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这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道德经》第五十章,是老子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长短并非取决于外在的因素,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克制欲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真正的幸福和价值,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