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健康网>健康教育新闻频道>

病由心生  

   作者:肖长江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肖长江博士《病由心生》健康讲座  www.51jkgl.com

:健康管理网 时间:2018-09-20
 

一、百病由心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疾”和“病”的内涵不是完全一样的。《说文解字》里对于“疾”的解释是:“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 就是说,“疾”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例如发热、感冒、咳嗽、拉肚子、外伤等等都可以看做是“疾”。《说文解字》对“病”的解释是:“病,疾加也”,也就是说,“疾”迁延不愈,时间长了会影响病人心态,“疾”会逐渐演变成“病”,“病”字从“丙”旁,丙在五行属“火”,在五脏与“心”对应,所以中医有“病由心生”的说法。在中医看来,人的心态、情志因素是导致各种病的重要病因。对于“疾”的治疗是求医用药,对于“病”的治疗则更多需要情志开导,也就是所谓的“话疗”。“心病还需心药医”,通过医生的开导让病人远离各种烦恼,心开意解之后,很多病自然会“心空则自化”。故高明医者,治病不用“药”而用“心”,以医者心通病者心,以此心换彼心,心心感应,故说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仁术。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肖长江博士《病由心生》健康讲座 “心”在中医学概念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者,神之舍也”,是人体最高的统治者和最大的权力执掌者。血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血起主宰作用的正是心。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独具聪明智慧表现的主要特征之一,而神志的主宰者也是心,心能藏神。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也有“遇事好好想想”、“要多长个心眼”等口头语。这些话的中心意思都是一个:心是人体主管思维的器官,既要把握全局,考虑身边的大事;又要调控情志的发生与变化,使人在波澜翻滚的思潮中正常生存。心的这一功能正常,人就表现出聪明、理智、敏捷、灵活,健康长寿的机会相对就多;反之,人就会表现出愚笨、粗鲁、迟钝、固执,疾病和灾难的发生率相对就要高些。
 病由心生
心的重要性在三个方面体现:心神、心态、心性。心神就是精神意识,心态是对人和事的观点、看法和态度,而心性主要指性格和性情。很多疾病的诱因在于心神、心态和心性三个方面或其中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比如很多人心态虽然不错,对名利看得也淡,但是心性不太好,性情急躁或容易发脾气,这就容易得病。有一种观点认为很多病是急出来的,还有很多病是气出来的,都有一定道理。中医认为,心态不好,对万事万物放不下,心里烦恼多,容易做“患者”;从字面上看,“患”就是心里有一串串的烦恼的人;另外心性不好的人,性急会化“火”,这就是“内火”;火多了郁积在体内容易得病,从文字来看,“炎”就是病,两个“火”组成。内火重的人中医叫做“肝火上炎”或者“肝阳上亢”,高血压患者就有这样的类型。所以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不好的人,容易当“患者”,当了患者之后,人的命运当然就不好了。
 病由心生
西医也早就认识到了性格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很大的联系,人类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其中冠心病患者与A型性格有一定关系。什么是A型性格呢?A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对人常存戒心等。社会进步需要这些事业心强的A型性格人士,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成功人士往往因为中风、心肌梗死、癌症、车祸等原因而英年早逝。所以心理学家提出A型性格的人易患心脏病是有道理的。
 病由心生
高血压也与性子急躁有一定关系,《黄帝内经》认为“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就是说,一个急躁的人,心神容易耗散,耗散多了就没了;而安静的人,心神容易收藏。大家熟悉的“宁静致远”,也是提醒我们要心性宁静,才能健康长寿。平常在生活中,也发现很多性子急躁的人,走路容易摔跤,过马路容易闯红灯,开车容易出车祸,甚至容易患中风和心肌梗死,所以很多性急的人最终都不急了,因为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了。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大卫•威斯里教授率领的科研小组研究发现,心脏能分泌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的荷尔蒙。不过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时候,这种分泌作用才见效。故很多癌症病人抛开生死时,完全融入自然之后,身体自然康复。相反,很多癌症病人因悲观失望而加重病情。故生死一念之间。

二、情志是重要的内在病因

按照中医的说法,人的情志改变可以导致疾病,情志主要指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医在寻找疾病的成因时,把七种情志解释为人体发病的内因。比如“七情”太过,就会出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结局。这说明情绪不良会破坏机体的稳定和平衡,从而诱发疾病。“七情”太过不仅伤“形”,而且伤“神”。《黄帝内经》指出:“七情致病,内伤脏腑,外伤气血。”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他对于人的七情致病总结得非常完整。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许多病人在患病之前,往往经过情绪上的某种压力,持续的紧张和焦虑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的紊乱,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因此,当代的心理治疗也注重吸收传统医学中关于情志调节的理论与方法,以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


三、调摄情志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肖长江博士《病由心生》健康讲座
 
  古代养生家认为最好的药不是金石草木之品,而是开心快乐,甚至是让人神清气爽的音乐,所以“药”的繁体字的“藥”是从“樂”旁,可见“快乐”或者使人愉悦的音乐本身就是最好的药。治病的良药可以通过心态调节来替代,佛家也有“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忿恨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的说法。心在人生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心理平衡与药物治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情志疗法的独特功能。在这有限的几句话中,竟用了“无邪”、“宽”、“和”、“平”、“静”、“定”等一连串的词来突出对心境的要求,足见 “心”的地位之高了。《黄帝内经》就总结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收,病安从来?”的调心方法,指出人们若能真正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虚”、“无”,随时用一种“恬”和“淡”的态度来面对万事万物,就能在各种烦心的人和事面前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对待,自解、自语、自悟,逐步做到“心不随境转”,甚至“境随心转”的境界,从而颐养真气,却病增寿。
 
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认为将“七情”调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预防和治疗虚劳之病的根本之点。清代著名医家汪昂认为“心死则身健”,就是说当一个人把内心的各种纠结、烦恼、不平、气恨等负面情绪都“掐死”了,身体就会健康了。道家《丹阳修真语录》也有“心死则神活”的表述,实际上也是提醒人们,心中不存好恶,只是感觉或者内观,便可以有神奇的效果,或者完全忘掉痛苦时竟起到了完全的治愈作用,比如摔跤导致腿疼的一刹那忘掉腿,便不会疼了。


四、 “话疗”可以防治病由心生

“话疗”是近几年心血管医生越来越重视的防治“病由心生”的方法,其实清代以前太医院设立“祝由”科就有类似的作用,顾名思义,“祝由”就是寻找病的由来。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号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可见借助医生语言的话疗是多么重要。其实话疗主要是通过与患者言语沟通,逐步引导患者脱离各种烦恼,走向快乐的彼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的烦恼是伴随终生的。人类的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私自利,如果人们能够放下自私和贪心,自然烦恼就会减少;还有些人经常诉说压力很大,其实压力也是过多地考虑个人的感受和得失造成的,如果对物质和精神欲望有所克制,降低自己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压力很快就会没有。我们经常听人讲,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有些A型性格的人,容易生气、性急、好争斗,应该学会自我心性调节,每天经常提醒自己“我不应该生气”、“我不应该急躁”、 “我不应该争斗”等,一段时间性格就会逐步变好。
      由此可见,病由心生,调病也当始于调心。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病由心生>编辑:成香莹 审核:张艳辉 

 


版权说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肖长江 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www.51jkgl.com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