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学,促进医疗模式转变51健康网创新医学,促进医疗模式转变健康教育新闻创新医学,促进医疗模式转变21世纪的医学变革:西医创新与中医振兴 信息科学、信息医学与人类健康

 创新医学,促进医疗模式转变 

2011年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年会上发表)
 

人类社会疾病谱的转变和预防、逆转慢性疾病

  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逐渐取代了传染性疾病,成为肆虐人类社会的主要健康杀手。进入新世纪以来,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死亡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加剧。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造成的健康危机,还引发了医疗危机估计从2005年至2015年,中国累积损失5580亿美元,印度损失2360亿美元,俄罗斯联邦损失3030亿美元。美国每年死于慢性疾病的人数为1700万,占死亡人数的70% 7 种主要慢性疾病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3兆美元。美国目前每年花费在医疗上的费用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16%。每年医疗方面花费2兆美元,75%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性的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医学的核心价值和医疗模式进行深刻检讨。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指出:如果慢性疾病不能够有效得到控制,美国的巨额医疗费用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要害是一个“难”字。美国的第17首席医师理查得 Richard H. Carmona 2007年指出:美国的疾病医学已经破产。我们必须通过健康医学的途径来预防慢性疾病、改善我们的健康。美国的情况并非特例,看病贵、看病难的公共卫生危机遍及全球。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导致这场公关卫生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的目的出了问题。199611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疗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和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错误的医疗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健康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做根本性的调整’。

中国社会加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旧的医疗模式导致的日益恶化的民众健康状况和巨额的医疗费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中国需要尽快完成医疗模式的转变,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在慢性疾病的预防与逆转方面,欧美国家已经走在前头。他们赖以成功的关键,是自然医学带来的医学创新。毫无疑问,这一医学创新已经惠及养老事业。面对严峻的慢性疾病危机和老龄化社会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这两方面的挑战,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和医疗模式缺乏足够的转型准备。

维护人类的健康需要医疗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医疗模式的转变包括:第一,把医学发展的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医学本身必须创新,用无害、有效和经济的方法、途径、天然药物和功能性产品,逆转各种慢性疾病。第三,将单纯化学药物治疗疾病的单一生物医疗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的新模式。医学本身的创新,则是实现医疗模式转变的关键。

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慢性疾病

  有害的生活方式,是形成各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包括:1饮食与营养错误2抽烟3酗酒4熬夜5缺少运动6吸毒7性放纵。只有积极改变这些有害的生活方式,才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疾病。

在上述几种原因中, 我们重点讨论饮食、营养错误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营养不均衡,精加工的食物中营养缺乏,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这三方面的原因是慢性疾病肆虐成灾的营养因素。

主要含有OMEGA-6不饱和脂肪酸的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成为目前饮食中脂肪酸的主要来源。过量的OMEGA-6的摄取和缺少OMEGA-3,是现代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 OMEGA-6不饱和脂肪酸(菜油、玉米油、花生油、豆油等)参与体内生化反应其最终产物是产生关节炎等慢性炎症的元凶。此外,现代植物油的制造工艺中使用了高温和高压,不饱和脂肪酸OMEGA-6 植物油分子化学结构中的碳原子双键破裂,形成人体破坏力极强的自由基。食品工业使用多年的氢化人造黄油(反式脂肪酸)更加剧了这一类植物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碳酸饮料和加工食品中糖的大量使用,导致糖的超量吸收。糖的过量摄取则是肥胖症和糖尿病成为流行病的主要原因。蛋白质的过量摄取产生下述健康问题:1促进人体的酸性化和骨质疏松; 2尿酸过多,是痛风盛行、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3蛋白质中蛋氨酸的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是造成动脉血管内壁增厚主要成因之一。由于矿物质镁缺乏19401994 年间美国有 800万人死于突发性心脏病。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600万。缺少钙会产生体质酸性化、骨质疏松。例如,美国每年女性股骨骨折的总人数超过妇科癌症总数。盐过量摄取与高血压相关。

膳食纤维的摄取量太少是便秘的主要原因。长期便秘导致肠癌和其它肠道疾病。美国每年有10万以上的肠癌手术。肠癌造成的死亡是美国癌症死亡的第2位。与长期便秘有关的其它主要肠道疾病包括慢性肠炎、息肉、过激性肠炎、肠道泄漏综合症、寄生虫、真菌(酵母菌)严重感染等。

精细加工的食物导致维生素缺乏例如维生素A 缺乏主要表现为眼球干燥黄昏时视物不清、夜盲症、皮肤粗糙、多磷屑毛发干枯易继发感染。B族维生素影响多种代谢,特别是半胱胺酸的代谢。维生素C 缺乏与坏血病、伤口不易愈合、虚弱、牙齿出血、抗氧化能力降低等有关。维生素D 缺乏与儿童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多种癌症的发生也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维生素E 缺乏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削弱,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生与维生素E缺少有关。

微量元素缺乏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例如,铁是多种活性酶的成分,为血红蛋白中氧的载体,与造血机能有关。缺铁会造成贫血。锌是健康身体内仅次于铁的微量元素,是胰岛素及多种酶的成分,能参与多种酶、核酸、激素及蛋白质的合成,参与能量代谢。锌缺乏时会造成发育不良、体骼生长迟缓、脑功能障碍、免疫力降低等症状。硒的抗癌机制,是保护细胞膜、避免自由基侵袭,增加细胞的健康。缺硒易患心脏(克山)病、癌症等疾病。

食物中的有害化合物是多种慢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例如家畜和家禽食用了大量激素和抗菌素。蔬菜和水果被杀虫剂、杀菌剂污染。鱼虾被内河杀虫剂、杀菌剂污染,海洋鱼虾被汞等重金属污染。加工的肉类被防腐剂污染。加工的面粉中混有化合物ALLOXAN,引发糖尿病。人造黄油会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引发心脏病与癌症。牛奶含有催奶激素和诱发过敏的化合物。水含有有害化合物,引发多种疾病。有致癌作用的糖精被广泛用于各种甜点。味精具有神经毒性。微波炉不仅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而且会产生氨基酸分子的异构体,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害。

抽烟、酗酒、熬夜、缺少运动、吸毒和性放纵等因素,与饮食、营养错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道成为慢性疾病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从源头上控制这些因素,才有可能预防慢性疾病的产生。
 

医学创新在转变医疗模式中的重要性

对于身体已经形成了慢性疾病的中老年群体,或其它特殊群体,他们不仅需要通过预防措施防止健康状况恶化,而且更需要各类新手段用以逆转慢性疾病。近三十年来,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自然医学正在为逆转慢性疾病、推动医疗模式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医学对民众的影响和对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表现在民众看病时对医生的选择。以美国为例,在以自然医学为主的看病消费方面,2007年美国民众花费了339亿美元。与1997年的270亿美元相比,上升了69亿美元 (25.5%)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在2008年底公布的最新民调指出,尽管医保不补助,仍有近四成的美国人去年接受过自然医学的治疗,其中女性更高达42.8%。

自然医学的社会效果不仅表现在民众就医的选择倾向方面,也表现在民众对功能性营养素的信任上。2007年美国民众自己花钱用在购买功能性营养素方面高达119亿美元。这些功能性营养素不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是如深海鱼油、奇迹酶、氨基葡萄糖、葡萄籽提取物、姜黄素、橄榄叶提取物等具有特别功能性的天然化合物。与自己花钱购买西药药品相比,前者已经占后者的三分之一。美国民众对功能性营养素的购买,已经由十年前的一般性健康要求,演变为对逆转某种慢性疾病的特异性要求。正常服用功能性营养素维护健康的美国成年人,2006年占46% ,一年后(2007)就上升到52%。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医学在美国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0年功能性营养素的全球市场达到每年1800亿美元。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占全球市场的86%。近十年来,广义的天然营养素的全球市场需求迅速扩张。从1998年的260亿美元,到2003年的2000亿美元,再发展到2010年的1万亿美元。

自然医学在欧美诸国蓬勃发展产生的结果是:这些国家民众死于慢性疾病的人数在逐年减少,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不仅如此,自然医学还结出了西方医学百年期盼的丰硕之果:西方医学的理论。西医作为一种对抗性医学,长期以来缺少理论,缺少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必须有的医学理论。在半个多世纪的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自然医学孕育出其特有的医学理论系统: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其核心内容---以神经系统为主导的生物化学调控机制,正在成为西方医学界的聚焦点。
 

自然医学是西方医学创新的产物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生物医学的研究和临床革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构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 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揭示了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机理与演变过程,以及各种天然化合物逆转慢性疾病的机制。这些包罗万象的信息,为医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且发展比较成熟的医学新流派包括以下几方面:A、功能性医学 ,B、自然医学 ,C、抗衰老医学,D、能量医学,E信息医学。这些新的医学流派统称‘泛自然医学’简称‘自然医学’。 ‘自然医学’包括分子医学量子医学和信息医学,是西方医学的前沿领域;其核心内容是恢复人体自愈力,逆转慢性疾病。

以健康为导向的自然医学,通过营养调节、激素调节、运动调节、能量调节和精神--神经调节等途径,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自主调控机制(自愈力),实现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自然医学的这些康复途径,已经在欧美诸国取得明显的效果,并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战胜慢性疾病的法宝。在自然医学的促进下,全球性医疗模式的改变,正在为逆转各种慢性疾病作出贡献,也推动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欧美国家的自然医学,在过去三十年间已有长足的发展。以美国为例,自然医学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医学种类得到联邦政府的认可。美国已有大部分州和特区政府发放自然医学医师行医执照。美国和加拿大都有专门的自然医学学院。越来越多的大学医学院设立自然医学专业或课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议会专门为功能性营养素(中国俗称保健品)制定法律,规范和保护这一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自然医学和功能性营养素对于健康的作用,在美国民众中已经深入人心。
 

中医回归是科学养生、振兴中医的关键

人类生命体可以看成由能量和物质两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构成。西方医学以人类解剖形体为研究物件,在解剖刀下、显微镜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仪器中,均可检测到人体的构成物质,也可还原成分子、原子等现代科学研究的物质基本单元。西方医学目前用来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化学药物,而且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分子。

古中医学研究的是无形之物---能量,而且是经络能量、藏(发音为cang,而非zang 脏)象能量。现代科学仪器虽然能够度量人体内的ATP等细胞能量,但对于经络能量、藏象能量的来源及在人体代谢中所起作用的了解,依然是以‘黑箱’而概括之。被视为‘黑箱’的东方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为古中医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不待说西方人,就连多数中国人,也都识不透这层神秘外衣的内部是何方神圣。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中医学经典著作,向后代子孙们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祖先创立的经络-藏象能量医学。经络-藏象能量医学揭示、记载、描述的是人体内部的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的本质与能量代谢的规律性。这一规律性包括经络-藏象的结构和其中运行的能量之性质、人体内部能量结构与宇宙天体和日月星辰之间的能量关系、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的类型及相互关系、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与人类解剖形体之间的关系,等等。经络和经络能量问题,就已经让西方医学界困惑不已。藏象和藏象能量,对于西方的现代文明更是一个难解之谜。

如果西方常规医学能够解决目前在全球蔓延的各种慢性疾病,人们大可不必在乎中国人的祖先留下的‘古中医学’。可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疾病,用常规西医的方法,只能‘终身服药’和‘久治不愈’。人们不得不仰望苍天:还有其它方法吗?西医创新的结果,产生了自然医学。人们还发现:在东方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另有一条通往健康迷宫的崎岖之路:中华古中医学。自然医学与古中医学之间有何关系?他们能够殊途同归,携手解决当前的健康危机吗?

历史造就了古中医学和现代中医学之间的分野。中医学自古代起就包含着二重性:能量医学特征和化学医学特征。《黄帝内经》中大量的篇幅讲的是针灸及其理论基础,仅记载了十几个中药方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更早期的医学著作如《九针》、《针经》等,均与针灸、经络相关。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也是以针灸为主,方剂为辅。

托名炎帝的《神农本草》传承了先人用草药治病的道统。至东汉时代,医圣张仲景着成代表中国古代医学最高成就的经典巨著《伤寒杂病论》,体现了用方剂治病为主的古中医学的普及发展趋势。但是,古代即便重用方剂治病,其原理仍然是‘疾病分经和药物归经’。然而,方剂中的每一种草药都含有上万种天然化合物成分。虽然有‘疾病分经和药物归经’的原理原则,方剂治病毫无疑问地包含了能量治病和化学治病两方面的结合。以君臣佐使配伍的方剂,如果能量配伍正确、化学配伍也正确,可以谓之上药;如果能量配伍正确、化学配伍不正确但无害,可以谓之中药;如果能量配伍不正确、化学配伍正确,可以谓之下药。如果能量和化学配伍都不正确,可以谓之毒药。中医方剂里的草药治病二重性原理已经为现代中医学偏离古中医能量医学埋藏了伏笔。

现代中医学界有一部分人以‘中医现代化、科学化’为己任,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技手段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治疗疾病的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融合在国际自然医学的信息宝库中,成为自然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以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治病的中医药学,治疗的对象是人类的形体---细胞、组织、器官等,其归属必然是自然(化学)医学。以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治病,虽然由来已久,但在深受西方合成化学药品影响的近现代,‘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浪潮将现代中医学推到了偏离古中医学的极致高峰。

中医是不能够被‘现代(化学)科学化’的。中医药方剂治病的‘疾病分经和药物归经’的原理与临床实践,不可能用现代的化学治病来替代。以调节经络-藏象能量(气)来治病,是古中医学的精华。但是,草药中含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又是如何归经的?针灸的经络能量调节作用和草药含有能量的归经之间,有些什么关系?这些能量与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之间又有何关系?藏象是什么?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之间是何关系?······问题的答案在《黄帝内经》中。只有弄懂经络-藏象能量医学的实质,才可能揭开古中医学的神秘面纱。

近现代的中医书籍中,介绍经络理论的很多。因而许多民众知道中医有经络和针灸。但知道藏象和藏象能量医学的人为数不多。现代中医学著述中,除了‘藏象’和‘脏腑’、‘五藏’和‘五脏’等含义完全不同的名称常被混用外,现代中医界甚至有人主张用‘脏腑学说’取代‘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这是现代中医学偏离古代中医学的突出表现。

古中医学的神秘,就在于经络-藏象系统之中。古中医学的理论包括运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藏象学说、卫气营血学说等。其中,经络-藏象学说是核心。人体内的经络-藏象系统,是独立于人类解剖形体的一个能量系统。这个能量系统负阴抱阳,上接五运、下通六气,外置营卫、内含五行。这个能量系统接受宇宙能量,也吸收转化饮食营养中的能量,并以特定的方式储存能量。这个能量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经络系统和藏象系统。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与这个能量系统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的生命体。人体内的经络-藏象系统,包藏了古中医学的全部秘密,不啻是茫茫宇宙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甘肃天水的沈存正教授发明的‘人体经络能量诊断治疗仪’,能够确诊患者体内12道经络的生物电电压。健康人体的每条经络之电压值在10001620毫伏。同时左右两边的经络电压压差不应超过70毫伏。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存在着一定量的电压。经络电压对脏器的电压起着维护作用。每道经络的绝对电压量和左右经络电压压差值,反映了人体内部能量代谢状况。沈存正教授发明的另一台仪器‘人体经络升压导平仪’,能够将人体经络的电压调节和恢复至正常值,同时实现左右经络电压平衡。经络电压是支撑和调节器官电压的保证。经络能量的左右平衡、经络电压与器官电压的平衡,能量代谢与营养、激素等代谢之间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障。沈存正教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经络能量严重缺失或失衡的患者,如果不调节恢复其体内经络电压,多数会因器官电压(能量)不足而导致器官衰竭死亡。这一发现和发明是古中医学经络能量学术的现代应用。用经络能量(电压)诊断与治疗疾病,是中医学的一大进展。

在“养生”的呼声日益高涨、“科学养生”的理念日益昌盛的今日,如果依旧将中医养生理解成“化学养生”,如果仅仅满足于足疗、指压、按摩、火罐等技能,如果众多的养生手段不能恢复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如果不能揭开古中医学的神秘面纱、还其经络-藏像能量医学的真面目, “中医养生”就会像曾经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过的“鸡血疗法”等闹剧一样昙花一现,成为历史的笑柄。

只要抓住中医养生的本质---恢复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只要运用有效手段恢复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就能够逆转慢性疾病,就能够振兴中医。而这一切,需要中医学回归到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华古中医学,也就是回归以经络-藏像能量医学为主体的原生态中医学。问题的关键是,中医的“恢复和提升人体自愈能力”是何含义? 古中医学用何手段实现“恢复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治病的总原则是:调节经络气机升降,实现人体内部的阴平阳秘(阴阳平衡)。如果人体经络的电压小于1000毫伏、左右两侧电压压差大于70毫伏,生物电流运行则不畅,表现为气机升降受阻。因此,恢复和提升人体自愈能力之关键,在于维系经络能量运行畅通。不管是针灸和方剂,还是人体经络升压导平仪,其目的都是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畅通。

为了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之畅通,针灸之法是局部驱散穴位处的密集电子群。人体经络升压导平仪之法是在经络整体水平上提高经络电压、平衡左右电压压差,驱散多个穴位处的密集电子群。方剂之法呢? 是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还是草药中的能量起作用。二者之中,谁在起着主导作用?

现代西方量子医学的兴起,为我们理解、探讨古中医学的能量医学实质,开辟了新路。量子医学发现:

1) 人体任何一个组织和器官都发放一定频谱的电磁波;

2) 外源的食物、仪器、药物发放的电磁波频谱,如果与人体某个组织、器官的电磁波频谱一致,就通过电磁波标靶共振机制,修复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

甘肃天水沈存正教授发现

1) 健康人体的每条经络之电压值在10001620毫伏。

2) 人体经络上运行的是生物电流。

 

根据现代量子医学和甘肃天水沈存正教授的发现,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推理:

1) 人体经络必然发放一定的电磁波频谱。

2) 外源的食物、草药发放的电磁波频谱,如果与人体经络发放的电磁波频谱一致,就能够通过电磁波标靶共振机制,修复人体经络的功能---驱散经络上的障碍(多个穴位处的密集电子群),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之畅通。

3) 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配的是草药中的能量---电磁波频谱。与之产生共振的人体组织包括经络。

4) 中医的食疗食补原理,应用的也是食物中的能量---电磁波频谱。中国饮食文化常用“菜肴”二字,意指食物中含有生物能量,亦即电磁波频谱。

5) 中药方剂治病,起主导作用的是草药中的能量。

 

对经络实质的现代理解,有助于深化认识古中医学的能量特征:

1) 对经络实质的理解源于中医的气血理论。人体内血管中运行的血液带有微电流,由此产生了血管外的微电磁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道,均有类似的微电磁场伴随,且沿管状分布。各种微电磁场效应的综合便形成了经络;大者为经脉,小者为络脉。穴位则是经脉与络脉的交接点。因此,伴随血管等微电流通道的管状微电磁场就是人体经络。

2) 经络一旦形成,就具有其相对独立性。经络是在量子水平上的能量载体(电磁场),又是能量(生物电流)本身。经络的功能电位是电压(毫伏)。经络中运行的生物电流就是中医的“气”。 气由血生,但气不在血管中运行。气调节血的生成,但血不在气运行的通道(经络)上运行。与血管中的微电流相比,经络中的生物电流被放大了。血和气二者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3) 作为能量载体的经络,发放特定频谱的电磁波是其本质特性之一。由于形成十二条经络的微电磁场效应的差异,人体十二条经络发放的特定电磁波频谱,也因此而有异。 

 能量医学是古中医学的本质特性。充分认识、理解和运用中医学的这一本质特征,才能做到科学养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西医创新、中医回归,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创新的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面对慢性疾病带来的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唯有创新医学,才是走出危机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略)

<创新医学,促进医疗模式转变>编辑:成香莹 审核:张艳辉 


版权说明:自然医学巨献 <21世纪的医学变革:西医创新与中医振兴>所有论文版权归原作者:陈厚琦 韩启德 张健 肖长江 张艳辉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www.51jkgl.com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