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健康网健康教育新闻21世纪的医学变革:西医创新与中医振兴
(作者:陈厚琦 韩启德 张健 肖长江 张艳辉)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科学技术、文化、宗教、哲学诸多领域的重大变革。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伴随着慢性疾病带来的全球性的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一场医学变革正席卷全球。
西方医学认为,疾病是以细胞的病变为基础的。细胞病理学的创立者菲尔绍认为,一切疾病都是局部的,只有生病的细胞。如果找到一种能够改变细胞或基因的物质或方法,就能治愈疾病。这样的“还原论”思维成了二十世纪西方医学的主流思想和科学标准。事实上,细胞病变只是结果,而不是真正的病因。离开了整体讲细胞水平的病因,治疗方案势必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病因,是人体的内环境受到破坏,是整体水平的新陈代谢动态平衡被破坏,是人体自愈力受到损伤和削弱。究其根源,包括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在以代谢综合征为主轴的慢性疾病面前,主流医学遇到了瓶颈。除了“还原论”的病因思维外,对抗性的治疗思路,更是导致慢性疾病无法治愈的重要原因。1996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疗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和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的医疗资源)已经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美国第17任首席医师 理查得 Richard H. Carmona, (M.D., M.P.H., FACS)于2007年指出: 美国的疾病医学已经破产。我们必须用健康医学来预防慢性疾病、改善健康。健康医学,就是治未病的医学,也是标本兼治的治已病的医学。
早在1988年,于法国巴黎召开过一次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主题的会议。该会议有75位诺贝尔奖得主参加。在讨论医学问题时,会议指出:“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这些国际科学与医学专家们的呼吁,为新世纪的医学新思潮吹响了进军号。
钱学森先生生前说过:“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今天,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振兴中医的热潮。全球西医医学界的精英们也在反思:经久不衰的中国传统医学将为医学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智慧和宝藏?这一切为钱学森先生的预言留下了极好的注释。一方面,西方医学在迷茫中反省;另一方面,东方(中国)医学在困顿中振兴。
自上个世纪最后三十年以来,面对慢性疾病的肆虐成灾,西方医学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层面上,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分子医学、量子医学和信息医学分别代表这三个层面的医学创新,统称泛自然医学。泛自然医学的发展正在西方国家成为燎原之势,扬弃着常规对抗医学。
在物质层面上,由于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理学等学科为代表的细胞水平生命科学之发展,也由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代表的分子水平生命科学之发展,分子医学应运而生。分子医学包括多种分支,较成熟的有营养医学、功能医学、抗衰老医学和自然疗法医学等。这些流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成为常规西医的创新领域。分子医学的核心特征是:应用天然化合物逆转亚健康和慢性疾病,而不是依赖人工合成的药物;从产生慢性疾病的根源入手,预防为先、标本兼治,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例如,人体的血管病变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包括脑卒中、心梗、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管性高血压、血管性痴呆症等等。产生这些疾病的核心问题,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带来的供血不足与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管性高血压、血管性痴呆症等慢病直接相关。血栓阻塞在动脉血管狭窄处则导致脑卒中与心梗急性发生。脑卒中与心梗患者经过抢救,也只是用尿激酶等打通血管被血栓阻塞处,并未解决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及其形成的血管狭窄。预防血栓形成的阿司匹林或波立维等药物起着抗凝血作用,但不仅无法解决硬化斑块和血管狭窄问题,而且对人体有较大副作用。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他丁类药能够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被认为是减少硬化斑块的优先用药。遗憾的是,西方制药业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研发此类药物的。现有的发现已经否定了关于胆固醇引发血管硬化斑块的论断。胆固醇只有被自由基氧化以后才会附着在动脉血管内壁,逐步形成硬化斑块。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因此,用他丁类的药物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是错误的。维护动脉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减少自由基的危害。一旦硬化斑块已经形成,最重要的是消解硬化斑块。分子医学的研究发现:存在于蚕蛹蛋白里的蚕丝蛋白消解酶能够有效地消解动脉血管硬化斑块,逆转动脉血管硬化产生的多种血管性病变。酶科学、酶医学已经成为功能医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在分子医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面前,越来越多的常规西医医师学习和应用营养医学、功能医学、抗衰老医学,推动着西医的创新。然而,分子医学也有局限性,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例如,对于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仅靠分子医学是不够的。人体生命活动不仅有物质层面的内容,也有能量层面的规律。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探索生命的秘密,了解能量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物质与能量,是人体生命活动相辅相成的两个舞台。没有物质的能量与没有能量的物质,是同样不可思议的。在细胞水平上,没有线粒体制造的能量单位ATP,以及ATP转换成ADT与AMP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细胞便没有生命活动。同样,没有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线粒体,能量ATP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ATP转换成ADT与AMP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什么?在细胞内部的生命活动中,这种能量是如何起作用的?能量与慢性疾病的产生与逆转有何关系?量子生物学研究揭示: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命活动,必然通过量子能量场的特征性变化表现出来。病变的细胞在恢复健康状态的过程中,其量子能量场的变化也得到矫正。量子医学,作为能量医学的前沿领域横空出世。生命科学的进步又一次让常规西方医学跌破眼镜。
构成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与分子,都是电磁场的载体,时刻释放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人体自身的电磁场与外界交流,通过电磁波同频共振的机制,籍以适应自然环境和稳定人体的能量状态。而人体的能量状态与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息息相关。人体释放的电磁波,其波长与频率属于远红外线和太赫兹波范围。具有4-15微米波长的太阳光远红外线中的生命光波,与人体释放的远红外线同频共振,能够修复人体细胞的功能。远红外的生命光波能够逆转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健康界和医学界的共识。多种仪器和可穿戴衣物与佩件,已经逐步普及于养生和健康管理界。人体出现病变时,人体组织、器官释放出的电磁波形成的电磁场就出现了异常。外源太赫兹波(3-1000微米波长)与人体释放出来的同频太赫兹波,能够通过同频共振机制修复、矫正人体组织、器官电磁场的偏差。太赫兹波对于人体健康的效果,已由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医学界研发的医疗器械所证实。在生命光波和太赫兹波两个领域中,量子医学对人体亚健康与慢性疾病的逆转和治疗效果,已经日益成为维护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技术。
量子医学仪器在检测方面的应用有更长的历史。多个国家研制的量子医学诊断仪器在健康管理和养生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这些仪器的种类虽然不少,但原理大同小异。受检测者的健康数据与数据库中的大数据进行比较,仪器软件能够由此判断受检测者的健康问题所在。在同类仪器中,美国LIFE 系统的功能较为全面。除了检测作用以外,该仪器还能够在细胞层面上有效逆转人体健康出现的问题。
分子医学和量子医学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医学的昌明。然而,人类的智慧并未停留在物质和能量层面。在现代心理生理科学的基础上,信息医学冲破重重阻力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心理生理学研究人类生理活动的心理基础,以及人类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长期以来,心理生理学属于脑科学的范畴。人脑的精神活动--意念、意识,通过脑垂体-激素系统指挥人体器官的各项功能。人脑的精神活动通过脑生理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人类的好奇心和对真理的追求,让科学家们发现心脏是一个智慧器官。60%的心脏细胞是神经元细胞,心脏释放的电磁波形成的电磁场强度是脑电磁场强度的数千倍。心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器官?心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大量研究发现:心脏不仅是人体血液循环的统帅,而且是人体能量信息调控的指挥官。心脏释放的电磁波包括矢量波和标量波。高频矢量波(>>109赫兹)对内调控人体内部的能量状态,标量波则涉及人体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心脏的这两种功能为信息医学奠定了基础。在技术层面上,前者是自主性信息调控,后者属于非自主性信息调控。两者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均通过电磁波同频共振机制为人体量子电磁场纠偏,恢复人体自愈力。心脏智慧学应运而生了。研究发现:人体心脏还是潜意识的大本营,统帅脑部产生的显意识。远距离的意念调控是以心灵感应为基础的标量波实现的。
信息医学的基础是信息科学。对当前最前沿的量子纠缠机理之研究,是信息科学的基础。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证明,任何创造性的理论体系和科技创新,都是以异常现象的发现和研究为先导的。三十年前,量子纠缠现象的发现,颠覆了人类对物质和宇宙的认识。三十年后,以等微子(暗能量)理论为核心的等微子物理学和相关发现与技术,打开了通向物理学第三次革命的大门。对等微子(暗能量)、扰场、标量波的深入研究,将揭开量子纠缠的机理,为人类走向宇宙开辟道路。
对量子纠缠终极原理的了解,将帮助我们认识信息医学的本质,推动迫在眉睫的医学变革。通过意识能量场和心灵感应能量场调节人体健康,在量子医学临床实践层面上已经被应用,但需要提升和建立理论体系。以意识能量场和心灵感应能量场为基础的信息医学,将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颠峰,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涵盖分子医学、量子医学和信息医学的现代泛自然医学,正在成为主流医学与时俱进的旗帜。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将不断用新的发现,指导泛自然医学的进步,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人类生命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自稳定调控巨系统,具有与生俱来的自我反馈调控能力,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自平衡机制和自修复机制---人体自愈力。医学的目的正是为了维系人体自愈力。泛自然医学是对常规西方医学的扬弃。 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 是对常规西方医学对抗性理念的扬弃。医学必须也必然会回归到他的原点:医学的目的,不是所谓的“治病”,而是恢复人体自愈力。深入研究人体这一巨系统,是泛自然医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一课题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是一种代表性的生命系统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人类生命体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层面上的规律:1)以神经系统为主导的生物化学调控机制;2)以人体能量场(包括电磁场)为背景的生物能量波(包括电磁波)标靶同频共振机制;3)以智慧-意识调控为核心的生命信息调控机制。生物控制论是控制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控制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工程控制论,曾经引发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生物控制论引领的健康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一波产业革命。
钱学森先生生前说过:“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医的现代化包含哪些内容?西医与中医能够走到一起来吗?当分子医学(功能医学和抗衰老医学等)在西方国家成为主流医学发展的标杆时,中医依旧无法与之对话。不仅如此,以青蒿素为代表的草药提取物之成功和宣传,诱惑中医药进一步向西医西药倾斜。中医药被穿上了一件化学医学的外衣,降格为低级的“经验医学”。较之从经验医学上升为实验医学、再上升为“循证医学”的主流西医药,中医药显得如此的“寒酸、土气”。中医药的未来到底在何处?
泛自然医学的量子医学和信息医学,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喜讯。我们发现:中医药的本质特征,就是能量信息医学。以沈存正先生为核心的专家团队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
1) 人体以脉冲方式释放出六十多种电磁波,两种电磁波释放的时间间隔是25至100 微秒。
2) 不同的植物也有特定电磁波频谱被释放。当12条经络的归经中药(105种)被粉碎混合以后,能够观察到与人体相似的电磁波频谱被释放出来。
3) 这些归经中药释放出来的电磁波,经检波过滤和放大后,能够与人体电磁波产生同频共振效应。
4) 植物(中药)与人体电磁波同谱共振的结果,是全方位地调节人体健康,并逆转多种慢性疾病。这个现象和过程,被称为生物能量“多波共振”。
5) 研究工作在一个“养生保健能量仓”内进行。该能量
仓内的能量强度是人体正常能量场的十二倍。对植物能量检波、过滤和放大的装置是一种暗能量接受转化解码器。
6) 经由该能量仓的全方位、全身心调节,多种慢性疾病被逆转、康复,包括:痛风、高血压、糖尿病、全身性皮下脂肪瘤、股骨坏死、肿瘤与癌症等等。
7)研究与化学手段无关,与化学医学无关。
这些研究成果打开了一扇门。勇敢的探索者们,跨越这扇门,我们就能看到中医药的神秘之谷。里面有鸟语花香、百花争艳;里面有松涛阵阵、气象万千。伏羲在画八卦,老子在讲道德经;华佗在针砭,扁鹊在号脉。天空赫然闪现着八个大字:天人合一、神系共振。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中医学经典著作,向后代子孙们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祖先创立的经络-藏象能量医学。经络-藏象能量医学揭示、记载、描述的是人体内部的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的本质与能量代谢的规律性。这一规律性包括经络-藏象的结构和其中运行的能量之性质、人体内部能量结构与宇宙天体和日月星辰之间的能量关系、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的类型及相互关系、经络能量和藏象能量与人类解剖形体之间的关系,等等。经络和经络能量问题,就已经让西方医学界困惑不已。藏象和藏象能量,对于现代西方医学更是一个难解之谜。中华古中医学在三千年前就达到了现代量子医学和信息医学难以企及的高度。
古中医学的神秘,就在于经络-藏象系统之中。古中医学的理论包括运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卫气营血学说等。其中,经络-藏象学说是核心。人体内的经络-藏象系统,是独立于人类解剖形体的一个能量系统。这个能量系统接受宇宙能量,也吸收转化饮食营养中的能量,并以特定的方式储存能量。这个能量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经络系统和藏象系统。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与这个能量系统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的生命体。
中华古中医学的理论系统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古代理论。由于未知的原因,在传承的过程中明显丢失了一些内容,导致后代子孙们对这个古代医学体系和理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语言表达系统与古中医学的古代语言表达系统,缺少共同语言要素和共同学术性内涵。两者难以沟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建立古中医学的现代科学语言表达系统。
我们需要运用量子物理学、量子生物学和量子医学的理论,重新认识和诠释古中医学的六大学说,建立讲得清、说得明的病理机制,拿出符合现代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辩证依据,制定以能量医学为基础的草药能量特征和方剂配伍能量模型等等。
古中医学解决的是人体经络—藏像问题,以能量(气)入手;西方医学解决的是人类形体问题,以物质(化学)入手,两者互补。现代量子医学是连接古中医学与西方医学前沿领域之间的桥梁。中医药的现代化,不应该是用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来肢解中医中药;而是用量子物理学、量子生物学和量子医学来认识中医中药,并建立中医中药的现代科学语言表达系统。
如前所述,我们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这系统科学的“老三论”,建立了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作为泛自然医学的理论概括和指导思想。当我们用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这系统科学“新三论”来认识、研究古中医学时,不禁感慨万分:原来中华古中医学就是一个包含着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的超级系统科学。如果说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是西医创新的一种代表理论,人体经络-藏像系统的能量调控协同论,则可以看成是对中华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现代诠释。本论文集中的《中华古中医学与现代量子医学》尝试对古中医学的理论所包含的六大学说,用现代量子物理学和量子生物学作出浅显的诠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天人合一的物质/能量基础, 2.宇宙信息能量场论,3.五行场论,4.经络能量控制论,5.气血微电磁场论,6.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及其相互作用,7.中医药治病的能量医学本质。
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气机升降、阴平阳秘”是中医治病的宗旨。中医的六大技术---砭石、针、灸、导引、按跷和方剂,目的在于调节人体经络能量的升降,以达到阴平阳秘和五行调和。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配的是由不同草药组方后形成的能量--电磁波频谱,绝非其中的化学成分。不管是六经辨证,还是八纲辩证,都少不了疾病分经和药物归经。经络是人体内部微电磁场的载体,经络上运行的“气”,是生物电流。药物归经就是方剂中的电磁波频谱与人体经络电磁波频谱的同气相求、同频共振。
西医创新、中医振兴,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变革的两个方面。面对慢性疾病带来的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唯有坚持医学变革,才能推动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泛自然医学的兴起和古中医学的振兴,是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医学基础。 中华文明包含的古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先民们传承的高科技量子医学和信息医学。泛自然医学与古中医学携手,已经开拓出解决各种慢性疾病的道路,已经基本完成了逆转主要慢性疾病的技术准备。
中华民族的中医人,全世界认同中医的中医爱好者,让我们高举中华古中医学的大旗,为人类千秋万世的健康立言、立德、立碑!
欧洲的哲学大师和思想巨匠们,如莱布尼茨、康得、费尔巴哈、黑格尔等对中国近代哲学的走向曾经有过重要影响。近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领袖级思想家们,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界、思想界和社会变革起过关键性的作用。毛泽东,这位前无古人的超级政治人物、中国近代史上的哲学巨星,将中国古代的哲学传承和欧洲哲学的精华糅合在一起。毛泽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影响了近现代几十年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潮、管理体制、经济体系和文化走向。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仍将继续下去,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不朽篇章。
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哲学缓慢地挣脱了柏拉图时代为哲学编织的象牙宝塔。莱布尼茨从古老的中国《易经》中获得灵感,创建了“零,一”二进制数字学,为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灵感的核心,正是哲学方法论中的“二分法”。黑格尔的《逻辑学》等著作,构建了宏大的德意志思想体系。他用神本主义向机械唯物论挑战。毋宁说黑格尔当时在向德意志帝国王朝表示效忠,毋宁说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鼻祖,倒不如说他无意向人类警示:唯有“三分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未来。黑格尔的智慧,不在于他对“二分法”的精辟论述,而在于他打开了“三分法”的大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从“二分法”进入“三分法”的大门。遗憾的是,他仅仅认识到“三分法”,但没有发现“二分法”与“三分法”的连接点,也没有真正建立“三分法”的内容体系。他打开了“三分法”的大门,却没有进入“三分法”的宫殿。莱布尼茨以降,一脉相承的辩证法是“二分法”。中国传统文化《易经》、《道德经》中包含的辩证法既有“二分法”,也有“三分法”。遗憾的是,中外哲学界,鲜有人真正领悟到“三分法”的重要性。
伏羲画八卦,周文王将八卦演绎成为六十四卦。纯阴纯阳为二,其余一切变化皆由二生。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断言:“易有真数,三而矣”。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阴阳不生三,则阴阳殆。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万物生于寅。寅者三也。
在被哲学家们长久遗忘的角落里,“三分法” 拂去了身上千年的尘土,展示出他的睿智和辉煌。大千世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肯定即是否定,否定即是肯定。一切皆变,一切皆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二分法在历史实践之检验下,表现出其局限性。对立统一双方互换位置,只是形态内的博弈。其冲突、碰撞必须衍生出“三”来,才能够进入“新形态、现阶段”。
事物发展的“全程”由一系列完整而相对独立的“阶段”构成。每一个阶段既是上一个阶段发展的果,也是下一个阶段得以出现的因。每一个完整的阶段都由承上性矛盾和启下性矛盾组成。承上性矛盾和启下性矛盾之间的博弈,决定了该阶段整体性质的规定性。承上性矛盾双方在对抗、演变过程中,衍生出启下性矛盾。启下性矛盾内部双方的对立和同一,决定了该阶段的前景。这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道。三是一,一又分成二,二再次生三。在下一个新阶段中,又会有承上性矛盾和启下性矛盾之间的博弈。每个阶段都经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环节构成不封闭的圆圈。前一个不封闭圆圈的终点,又是下一个不封闭圆圈的起点。
“二分法”的尽头就是“三分法”。宇宙演化史、科学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思想史,毫无例外地演绎着“三分法”的辩证过程。历史是过程,是由无数个不封闭的圆圈(“阶段”)首尾相继而成的螺旋形上升曲线。历史是扬弃,是扬弃中的更新,是肯定中的否定、否定中的肯定、否定中的否定。历史是批判,是发展的批判、批判的发展。唯有批判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
医学的发展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是肯定,西方的化学医学则是否定。今天,泛自然医学的兴起和中医的现代化,代表着否定之否定。这一发展过程,是人类探索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必然经历。传统中医是哲学的正题,西方医学是反题,我们今天做的则是合题。
中国传统医学深沉博大,中华传统文化深邃广袤。在二十一世纪众多科学领域之变革蓄势待发的今天,每一个感受到这一切的人,都会产生沉重的使命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深藏在《周易》和《道德经》中的哲学“三分法”,又一次在我们灵魂深处躁动。健康在于人体自愈力的恢复。中华民族的振兴,在于民族精神自愈力的恢复。
<医学的困顿与创新>编辑:成香莹 审核:张艳辉
版权说明:自然医学巨献 <21世纪的医学变革:西医创新与中医振兴>所有论文版权归原作者:陈厚琦 韩启德 张健 肖长江 张艳辉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www.51jkgl.com